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旅人話題:現代百貨建築的歷史記憶與時代演進

台南林百貨在2014年6月14日復原並重新開幕,吸引不少遊客的眼光,但是懂得這百貨公司背後的故事,歷史時代的意義,還有台灣與國際都市現代化的連結,可能很多台灣人看不到這個層面。比較旅遊就是藉由看懂世界而來比較國內外相類似的旅遊景點背景故事,連百貨公司都可以連結為一個主題來訴說。

全世界百貨商店的現代化,從十九世紀末開始。經歷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的新秩序,歐洲都市現代化形成繁榮的商業活動,成為十九世紀都市、人類生活的新改變。封建時代瓦解與中產階級出現,城市處處商機,原本在封建時代經營的小商店,開始轉型成為大型百貨店。中產階級、都市大眾運輸等一一問世,讓都市生活開始有了空前的改變。二十世紀初隨著西風東漸以及西方列強擴張,這些都市繁榮建設蔚為風尚的出現在西化成功的日本,以及帝國主義殖民下的地方。而最早這些擴大的百貨公司成為熱門商業場所,有些更擴大規模,成為該都市指標性的大型商店。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一些擁有國內外投資的百貨公司,其總店老舖仍然存在著歷史記憶,伴隨著該商店品牌,成為無價的資產。從老店建築在不同時期的演進,增建、改建的過程中,看到時代的痕跡,烙印在建築上,這才是讓老建築賦予延續生命力的典範。以下來看世界上幾個老牌百貨公司的現代痕跡。

巴黎的拉法葉百貨(Galeries Lafayette)創辦人原本看中巴黎第九區,聖拉札爾車站、歌劇院一帶高檔服飾商機,1885年先在拉法葉路上的高檔服飾用品店內開了時尚服飾小鋪,隔年搬到拉法葉路一號(#1 rue Lafayette)的大樓,1905年買下對街奧斯曼大道(Haussman Bl.)的幾棟大樓,就是目前巴黎奧斯曼大道拉法葉百貨本館所在。當初是一棟七層樓法國新文藝復興樣式建築,1912年的內部改建工程完成了大穹頂中庭,就是目前百貨公司內最壯觀的金色中庭前身。後來隨著商店營業面積的擴大,在1950年代幾次改造與擴建,馬薩式斜坡屋頂被破壞改為營業樓層,並在屋頂上又增建現代樣式建築,成為目前十層樓高的百貨大樓,頂樓一部分開放為景觀露台。大穹頂中庭歷經多次改建,成為今日所見美麗壯觀的中央穹頂中庭,與百貨公司三角窗外的大型廣告看板,至今仍然是拉法葉百貨本店最具代表性的景觀。

日本三越百貨日本橋總店,1914年完成最早五層樓的仿文藝復興式建築,完全仿照歐式當代百貨公司建築設計,並設置了當時現代化的電梯、手扶梯、消防灑水設備等。1935年擴建,在原本五層的樓上增加兩層樓,成為地上七層、地下兩層的百貨大樓。現在從總店本館外觀,可以清楚看出,仿歐式五層樓頂上增建的現代式兩層樓建築。後來在對面又新蓋整棟全新的現代化建築新館,本館與新館間以高架人行空橋相連,地下樓層部分也相通,形成現在日本橋總店的規模。從後方日銀通り可以完整看見新、舊大樓,以及舊樓增建的部分。今日的總館大中庭、管風琴、宮燈式的天花板與採光,還有雕刻鏤空的電梯門,仍然保留了百年前的歷史印象。

創立倫敦哈洛德百貨的哈洛德先生(Charles H. Harrods)原本是茶葉批發商,後來在1851年倫敦萬國博覽會相中商機,在倫敦騎士橋(Knightbridge)頂下一家小店,就是哈洛德百貨現址。1883年遭祝融之火付之一炬,復原後因額外的貼心服務而大賺一筆,得以在原址重建百貨大樓。1905年由建築師設計的維多利亞樣式新百貨大樓完工,這棟大樓也成為倫敦騎士橋的地標,至今還是。之後隨著百貨公司生意興榮,不斷擴大規模增建,現在的哈洛德百貨,如同一座大型博物館,每個樓層分為不同的販售商品主題,真的是依部門(Department)而建構的商店(Store),甚至還有畫廊、展覽館,以及主題店中店進駐其中。今天從建築物後方,可以看出不斷增建、修築的情形,由外表的樑柱、結構、外牆顏色、材質,顯現出二十世紀不同時期的當代建築工法與材料,看出時代演進的痕跡。

德國斯圖加特的國王大廈,是十九世紀中葉,當時符騰堡王國國王下令興建古典風格的公共建築,與符騰堡王宮隔著大片皇家公園遙遙相望。在二次大戰毀於戰火,1950年代重建後,己經多次的業主更迭,後來成為購物商場,進駐分租商店及咖啡店。2004年在古典建築的後方新建一座廣大的五層樓現代建築,以及一個超大型的玻璃穹頂,2006年完工,與國王大廈結合為一體,成為斯圖加特王宮廣場前最大的購物中心。超越百年的兩棟新舊建築融合,是需要有多大的眼光與挑戰,才能完成這樣的創舉,延續十九世紀建築賦予二十一世紀新生命。

從以上國外的例子可以知道,歷史建築的演進,並非一定要用古蹟的眼光或法令限制來對待,這是一直在使用的公共建築,其實根本沒有「古蹟」的說法。隨著時代演進、百貨公司生意興榮,營業面積的不斷擴充而必須增建、改建,是一定的道理。而跨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古典、新藝術建築風格,到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加上現代、後現代建築設計與手法,不同的樣式加在同棟建築上,就如同千、百年前,文藝復興樣式加在哥德式建築上一樣,不是嗎?所以,古建築為何一定要維持古代的模樣,而不能有現代的風貌呢?不過,台灣有很多之前荒廢的古建築,過去有被占用、被濫用、任其荒廢的歷史,讓該建築物有歷史記憶的斷層或甚至不堪回首的一面,背後影藏著更深層的「歷史記憶保存」或稱「轉型正義」的議題在內,在此不作探討。
就台南的林百貨而言,如果這棟建築沒有在1945後就間斷掉其百貨公司的歷史,往後的數十年被占用、濫用,甚至荒廢,而是持續百貨公司的經營至今,隨著生意繁榮,應該會像國外悠久歷史百貨建築一樣,不斷往上增建,甚至買下隔鄰的店面或空地,擴大百貨公司的規模才是。2014年林百貨的重生再開幕,歷經幾年的建築修復工程,後來在第五層樓的戶外空間,增建了現代化鋼骨玻璃帷幕,作為營業的硬體設備及儲藏室用,授與這棟歷史建築二十一世紀的風貌與實用價值,才是活化這棟建築,得以在二十一世紀持續演進的基礎。雖然受限於「古蹟」法令,林百貨的內部營業面積狹小,現代設備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不過已經展現二十一世紀的商業空間新生命。

就像荷蘭阿姆斯特丹Magna Plaza百貨(上圖),建於1895-1899年間,建築物經過百年的演變與更迭。隨著建築逐漸老化,失去現代化高檔百貨公司的功能,因此二十世紀末接手的新業主,開始著手建築物的內外更新,終於在1992年完工重新開放。建築物的革新(Renovation)讓古老的折衷主義建築外觀重新閃亮,內部中庭改建,以現代化的電扶梯及玻璃電梯作為主結構,襯托仿拜占庭迴廊的新舊對照,並讓整個購物空間更加明亮且動線順暢,同樣是二十世紀的新建築手法賦予十九世紀建築新生命的例子。

上圖由左至右分別是東京三越日本橋總店、台南林百貨、大阪心齋橋大丸百貨的電梯,維持古老的電梯外觀,但已裝上現代化電梯設備,同樣是延續百貨公司的歷史記憶,走向新時代的發展。甚至走在世界尖端潮流的大都會紐約,至今也保留著百年歷史建築外觀的百貨公司,如Macy's,百貨公司的歷史跟建築一樣都成為紐約的觀光文化資源之一,甚至大阪心齋橋大丸百貨跟紐約梅西百貨的外觀,還有類似設計外觀格局的比較旅遊樂趣。(連結:大丸心齋橋總店一文)


所以,還在使用中的古老建築,有必要一定訂為古蹟嗎?已經荒廢多年的現代建築,為何不能配合都更改建呢?如果了解古建築的歷史記憶與時代演進的關係,您就不會一直存在建築物該不該拆除,能不能改變的矛盾與迷思中。
延伸閱讀:
大阪歷史建築的百貨大樓-大丸心齋橋總店
倫敦哈洛斯百貨建築&軼事
東京歷史建築的百貨大樓-三越日本橋總店
阿姆斯特丹的新藝術樣式百貨大樓-Magna Plaza
十九世紀的國王大廈購物中心
新藝術百貨公司大樓集錦
美麗穹頂集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