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赫爾辛基中央車站 是不是裝飾藝術

最近在研究之前不是很懂的裝飾藝術(Art Deco)建築,這源自於巴黎1925年國際裝飾藝術及現代工藝博覽會,而逐漸流行,1930年到二次大戰間,成為世界(尤其是美國)美術、設計、建築、工業、交通、時尚產業一窩蜂模仿的現代設計風格。法文原文Art Decoratifs簡寫為Art Deco,成為當代裝飾藝術風格的專有名詞。裝飾藝術的出現,剛好接續巴黎1890-1920年流行的新藝術風格,兩種決然不同的風格設計,被後來混合運用,在不同地方也有不同呈現,所以要硬說「就是某種風格」的建築,也許很牽強。例如赫爾辛基中央車站。


拜讀David Thompson在《Art Deco Buildings》發表對赫爾辛基中央車站裝飾藝術這篇文章,提出對赫爾辛基中央車站是否是裝飾藝術建築,有很多爭議,甚至有稱這是芬蘭新藝術晚期風格(Late Finnish Art Nouveau),但David有不同的看法。赫爾辛基車站最早啟用於1862年, 在二十世紀初的車站改建計畫,Eliel Saarinen在1904年贏得設計案,之後整整十幾年的興建,這棟芬蘭花崗岩材質的車站在1919年完工。


車站最經典的設計,就是中央的大拱門及兩旁很有設計感的雕像燈座,車站斜後方的時鐘塔樓,這三個部分就是吸引最多遊客目光的地方。氧化轉為綠色的紅銅素材跟淺紅花崗岩對比強烈,四座模仿哥德風格的雕像,手持燈球,具備照明功能又有裝飾的用意,雕像的線條不像歐洲古典建築雕像強調真實、流動的感覺,而有直線、簡潔,具備Art Deco設計風格。雖然建築完工早於Art Deco名詞出現的1925年,但這種「入口門神」設計,似乎有來自埃及、中東、北歐建築的地方特色,而地方特色也是影響Art Deco設計概念的元素之一。


仔細看車站後方那個像無敵鐵金剛(或科幻片普羅米修斯)的鐘樓,前方屋頂線條與牆面裝飾,都是後來Art Deco很強調的設計元素,乍看之下,的確是一棟裝飾藝術風格建築,但車站卻又完工於1919年,早於1925年裝飾藝術開啟的年代。回顧巴黎從新藝術(Art Nouveau)到裝飾藝術(Art Deco)的幾十年,其實是一連串對藝術風格潮流的改變過程,也許在Art Deco名稱出現之前,就有這些設計元素存在。所以硬要以一個年(代)切割,去定義是否為某種風格,其實也有點庸人自擾。何況在當時巴黎、美國以外的城市,也有建築師、設計師相繼模仿這些風格,將十九世紀末的新藝術跟後來的裝飾藝術融合,再加入自己本國、地方特色的元素,毫無規範的自由創作,不就是當年新藝術運動以來,強調脫離傳統講求自由風格的主旨嗎?


來看看車站內部的裝飾,其實也是有點新藝術與裝飾藝術的融合,所以如David文後所言,「赫爾辛基車站是裝飾藝術建築嗎?簡單回答“可能不是”」,但以折衷主義的角度,混新藝術與裝飾藝術,甚至混芬蘭地方元素的綜合體來看,整體中的部分,的確是具有裝飾藝術的表現。且重點是,這樣的混合創意,的確也讓很多人欣賞、喜歡,而百年前的新藝術運動,講求藝術自由創作,任意混搭的創意所衍生出來的任何作品,不就是如此嗎?而且是「能夠啟發後續者創作的靈感」才是這作品價值所在。
參考: 〈Central Railway station〉, 《Art Deco Buildings》2008.3.3 by David Thomp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