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料理影片是知名餐廳大廚的分享,他所用的器具、爐火跟食材,跟我們家用的可能相異甚多。家用電器通常是110瓦(除非有改為220瓦),否則功率也會跟餐廳用的220瓦不同。又除非你做菜的目的是要開餐廳,就必須練好「維持一致性」的基本功伕,否則一般家用做菜,只要是自己喜歡,多做幾次就會得到自己的經驗。而自由行也是如此。雖仿間也有許多達人教學如何規劃遊程,如何尋找好吃的、好玩的,甚至不為人知的秘境,但那頂多也是參考的一部分。真正能夠運用到你每一趟的行程中嗎?那可就不一定。然而,行程規劃的原理,我認為各家講法都相差無幾,就跟牛排到底要怎麼煎一樣。煎牛排的時間多寡其實不是重點,關鍵在食材的事前處理、熱鍋溫度、高溫鎖住肉汁與事後靜置熟成等基本原理。之後,好不好吃這種主觀價值判斷,就嘗試不同作法,多做幾次找出自己喜歡的步驟即可。運用基本原理創造出你自己的美味,做咖啡、做布丁等,甚至旅遊,也都是同樣道理。
自由行的規劃基本原理第一步就是「要清楚了解自己要什麼」,若不吃牛肉的人又何必去煩惱牛排怎麼煎,應該先搞清楚自己想要吃什麼、玩什麼、學習或欣賞什麼,才是規劃自由行的基本功伕。了解自己的需求及做出選擇是自由行的第一要務,再來才是自由行規劃的技巧、細節。因此,真正的自由行,是每位自由旅者都有自己的旅遊方式跟路程。自由行不應該是眾人偕同的,這是「盲從」、「一窩蜂」而非「自由行」。而每人不同的行程規劃背後共同的基礎原理,才是自由行共同的基本原理。「旅遊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旅遊」,既然旅遊可以有自己獨特的方式(Have Your Way),那生活的食衣住行,還有自己生活型態(Life Style)應該也是如此。而生活型態相近的人,彼此價值觀、生活磁場相近,就可以成為「好的旅伴」-這便是自由行的另一個主題了。
【連結】安德生咖啡廚房及收藏館(FB粉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