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旅人話題:交通晶片卡的演進與應用(車票收藏本2014年版特輯)

到國外各地旅行,幾乎都會運用到當地的都市大眾運輸系統,這些公共運輸系統健全的地方,除了有方便的各式各樣公共交通工具外,其費率制度也整合的相當一致,容易了解也方便使用。因為都會區/生活圈的概念,在德國或是歐洲地區,都會有一個跨鄉鎮市的交通主管機關組成的交通委員會,統一辦理該都會區的大眾運輸規劃與費率。而說到費率就不得不提票證的問題,從百年前還是人工化驗票,而且是不同路線、運具分開,尚未整合的制度,跨到二十世紀後葉,磁條式卡片票證的問世,到現在各地紛紛推出交通晶片卡或電子錢包,交通晶片卡的演進,如同都市大眾運輸歷史一樣,具有百年的歷史了。

百年前的票證必須要在博物館內適當保存,才看得到那脆弱紙質的大小形式票證,還有用筆寫上註記,而磁條式車票也快要在台灣消失了,甚至國外一些城市已經全部取消磁條式票證,不過大部份都市還是磁條式及晶片卡兩者並用。磁條式車票發展了將近五十年,五十年來也出現不同的演進,從最早的單磁條式、背面磁條式、日本盛行的隱藏式打洞票卡,一直到後期的塑膠材質隱藏式磁條卡片,見證了整個交通票證的演進史。

在講求誠實制的德國(或德語系國家),單一整合系統的費率制度,讓紙質票配合打票制度還是沿用至今,反而晶片卡的引進在這些國家並不是很迫切需要。而晶片卡的運用,非常適合交通費率較複雜的地方,例如日本、台灣,不同功能的交通系統,費率不是統一。像台灣都市還有分區段費率的市區公車,以及哩程計費的公路客運。而國外,例如倫敦,還有分尖峰、離鋒的費率,而且大部分的晶片卡優惠,都有一日扣費上限,鼓勵民眾多用晶片票卡。

身為二十一世紀的都市人,學會運用交通晶片卡也是必備的生活功課,而晶片票卡在全世界各城市或地區,都有其獨特的取名或暱稱。台灣人因為長期從台北看天下的觀念,習慣把「晶片卡」通稱為「悠遊卡」,在進入多卡通時代,即不同地區推出的晶片卡,經過整合過的讀卡機,都可以在其他區域共用,例如日本的JR系統推出的卡片,與各地地鐵/捷運系統推出的交通卡,十多年來陸陸續續多卡通,與其要去記住不同城市的票卡名稱,還不如知道「電子票證」或「晶片卡」來得簡單。

台灣的三大區域晶片卡,北區的悠遊卡、中部的台灣通卡、南部的一卡通,還有使用不多的遠傳ETC卡,也陸陸續續多卡通化,運用在當地的捷運、公車、區域鐵路上,還有便利商店的小額消費。台鐵的全線多卡通已經逐漸設置完成,現在只等台北與高雄捷運的整合,未來桃園捷運、台中捷運及BRT也會納入多卡通,台灣將邁入更便利的交通晶片卡時代,期待中。
車票收藏本主題系列
明信片、磁鐵以及滿滿的車票收藏本(2007年版)
明信片、磁鐵以及滿滿的車票收藏本(2010年版)
明信片、磁鐵以及滿滿的車票收藏本(2012年版)
延伸閱讀
台灣運輸票證卡卡通邁入新階段
以大眾運輸為主軸的都市規劃
從都市生活圈概念比較德國與台灣的大眾運輸費率制度
各國鐵路自動售票機經驗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