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7日 星期六

【想想旅運的全球思維】生活與公共運輸的關係

走在日本較為鄉間的地方小鎮,公共運輸仍然方便的地方,很多地方鐵道的小站,大多是利用自動化服務,沒有什麼人工服務,自動化機器設備數量都比人工服務窗口來得多,有些甚至沒有人員看管,是由車上的服務人員兼任售票及檢票的工作,一人服務車(司機兼車掌)不但出現在公車上,也出現在地方鐵道列車上。而這樣的環境下,日本從小就教會孩子,學會運用這些日常生活的自動化服務。在很多地方小站,看見一堆小學生一進車站,就不約而同的來到自動售票機,自己操作買票,似乎這樣的行為,以經成為日常生活與公共運輸的連結。

反觀台灣各縣市,長期以來對公共運輸的不重視,任憑這個基礎建設逐漸凋零、自生自滅、惡性循環,變成人民生活與公共運輸的距離越來越遙遠。取而代之的,是私人汽機車的無限上綱,沒有長遠管理政策下,都市逐漸變成「以車為本」的環境,不但公共運輸服務的弱化,人行道被犧牲為機車道,長期漠視人行與公共運輸的政策下,對私人運具的消極管理,如今搶快、任意違規、違停的運路習慣,不但造成國家每年的人身安全損失,也對人行及公共運輸空間造成壓縮。

而過度依賴機車習慣,讓我們對公共運輸,尤其是最基本的公車,從不習慣使用,變成不會用。自然而然的,對許多公共運輸現在推出的自動化服務、手機軟體,因從來不用而變成不會使用、害怕使用,更加陌生,久而久之就逐漸失去這個生活能力。常常見到台灣高鐵各車站,一整排的自動售票機空空盪盪少人使用,但人工售票窗口卻都排好長的隊伍,連老年殘障窗口也被佔用。時空來到二十一世紀的科技化時代,卻因某部分生活習慣沒有培養,而脫離對這些科技運用的認識與生活內化。

從挪威奧樂松到蓋倫格峽灣之旅,參加當地的‘Travel like the locals'(如當地人的旅遊方式),搭乘預定好的套票,依照行程表到定點搭乘當地的公共運輸,公車與船舶的無縫接軌,一路欣賞風景,完成想要的旅遊行程。這樣的安排,、呼應當地講求的綠色運輸:減少對地方交通衝擊、共好旅遊:對天然景點減少旅遊公害,與永續發展:旅遊與地方產業共同發展的新時代旅遊生活觀念。回到台灣,何時也能推出對自由行遊客資訊清楚且便利的綠色運輸旅遊遊程呢?
本文節錄2019.7.26演講〈綠色運輸的發展趨勢〉部分內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