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的近年一項都市改造計畫,就將兩性平權的概念,融入新的交通號誌上。例如,在不少地區,會看到這種男男圖案綠燈及紅燈。過去是單一小綠人或小紅人,現在改為兩男手牽手過馬路的綠燈。紅燈則是兩男手牽手站立。
以及女女圖案是兩女手牽手走路的綠燈與手牽手站立的紅燈(下圖)。
(下圖)而同樣有表達權利的異性戀者則是男女一起的圖案號誌。在公共運輸優先標誌,以前都用老先生圖案,現在也有老奶奶圖案,以前是媽媽抱小孩的圖案,現在多了爸爸抱小孩圖案。
不僅是性別上的性平,不同運輸工具間、車輛與行人間,行人與自行車在道路上或專用道路上的路權宣示,也同樣有個別的燈號圖案。如下圖的行人與自行車共用燈號。
若在自行車專用道,就只有騎自行車圖案的號誌(下圖)。維也納過去在公共交通上,就有著先進國家的路權思維,據載,這次推動性平案,又將兩性平權的概念帶到交通號誌與公共運輸標誌上。維也納市府說「這次更改目的是反映社會變化,反映社會現實。」
原本先進的都市交通,行人與公共運輸優先的觀念下,在公車專用道或優先道,就有公車專用的燈號(下圖)。當然這跟維也納當地現行的都市交通規劃與管理配套是一致的。
下圖這路口則全部出現路面電車、私人汽(機)車及人行號誌等。所以,不論是性別,還是車輛,包含私人汽(機)車、公共運輸車輛、自行車或行人,每種運具、每種交通行為,都跟性別一樣,講求平等觀念。
而在台灣,幾十年的私人運具為大,不管是汽車、輕型機車、重型機車,或是貨車,似乎都不懂得去尊重行人、自行車,甚至在平面道路上的駕駛行為,汽機車跟公共運輸如公車、輕軌、交通車等也互不相讓,對於不同運具及行人的路權,缺乏平等的觀念。同樣的,台灣社會上對性別平等觀念,跟先進國家相比當然也差之千里。不過,當你在訴求性別平權的同時,請先想想,你的日常交通觀念與行為,是否也是車車、人人、人車也都平權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